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一挑战,教师们如何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成为教育变革的引领者?
2024年6月20日,“众为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数字素养公益直播活动如约而至。《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时代背景、内涵以及提升路径。
一、 数字时代,教师也要“涨姿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陈教授强调,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需要具备数字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引领教育变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教师需要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全面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科学评估,精准提升
科学评估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关键,而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主要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基于调查问卷、水平测试、实地调研等较为传统的方式来获取教师数字素养相关数据,进而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简单高效,但评价结果较为主观,且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填写,对教师有一定打扰。
过程性评价则通过自动采集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如教与学平台的使用数据、教学资源使用数据、课堂教学的过程数据等,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进而实现对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教师日常表现数据为依据,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且无需教师额外花时间填写,对教师是无打扰的。陈教授指出,数据驱动的评价是未来的评价趋势之一。
三、测评培一体,持续提升
关于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路径,陈敏教授提出了“ 测评培一体、持续提升”的理念。她指出,为实现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需将测评与培训相结合,实现持续提升。首先,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科学评估,了解教师在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其次,根据测评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在各个维度上的能力。例如,对于数字化意识不足的教师,可以提供有关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的培训;对于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较弱的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工具和资源的使用培训。
此外,陈教授还强调了持续监测的重要性。通过跟踪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培训策略,确保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构建“测评培一体,持续提升”的路径,教师可以更加科学、系统地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发展,也能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陈敏教授的分享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教育管理者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教师自身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学习和实践,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教育而努力!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