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邃的丛林深处,一场生死较量正在悄然上演。猪笼草张开一个巨大如鼓的口袋,等待着猎物的降临。昆虫被其散发的诱人味道吸引,不知不觉走进了死亡的陷阱。短短一小时内,竟有超过 6000 只虫子迷迷糊糊地 “失足”,转瞬便消失于这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暗藏乾坤的口袋深处。这一幕,怎能不让人满心疑窦:猪笼草究竟凭什么练就这般惊人的 “食量”,又是使出了怎样的独门绝技,达成如此高效的捕猎奇功?12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的王景明教授在“众为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第五期大师公益课上向孩子们分享了科学家针对猪笼草的研究,以及带给人类在仿生材料上的创造灵感。
科学家们通过一次次严谨细致的实验,揭开了猪笼草 “油嘴滑虫” 的神奇面纱:其特殊的液膜竟能自动搬运液体,让落脚其上的昆虫根本无法站稳脚跟,只能无助地滑落入笼。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猪笼草独特的口源结构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拥有让液体逆向而行,从内向外运输的魔力。
受此启发,科学家们开启了一场向自然学习的创新之旅,成功复刻制造出具有单向疏运能力的人造材料,让生物功能转移制造从梦想照进现实。这种仿生材料宛如拥有一双慧眼,能精准地自动选择单向运输的液体,比如坚定不移地单向运输水,而对油等其他液体 “视而不见”,这一特性在农业灌溉领域大显身手,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猪笼草结构那超滑表面特性,仿若给飞机披上了一层神奇护盾,用于飞机表面材料后,能有效减少飞行中的冰害风险,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王景明教授绘声绘色地向孩子们讲述着科学家们对猪笼草多年如一日的深入探究,以及这些研究成果如何为人类在仿生材料领域开启一扇又一扇通往未来的创新之门。彼时,来自全国近 40 所学校的上千名师生的目光紧紧跟随着王教授的讲解,仿佛一同穿越到科学探索的奇妙世界,亲眼见证那些神奇的发现时刻。
自然这位慷慨无私的导师,早已将无数奥秘藏于山川湖海、花草树木之间,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读。正如王景明教授所鼓励的那样,孩子们应当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之心,大胆地投身于观察与探索之中,学会从大自然的智慧宝库中汲取灵感,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或许,参与此次在线课堂的孩子们心中已经悄然种下了探索自然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引领他们去发现身边那些被忽视的自然奇迹,去思考如何将自然的智慧融入生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